在有着“中国皮都”之称的河北省辛集市,充满智慧的民间艺人们匠心巧运,将一块块碎皮料裁剪、着色、拼贴,加工成为一件件鲜活生动、美轮美奂的皮贴画,让“小皮尖儿”有了艺术生命和经济价值。


如今,经过传承与创新,这一非遗文化被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变废为宝 打造最具特色的本土文化

辛集因商而兴,因皮而盛,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称,是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镇。伴随着皮革业的发展,制革、制衣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边角余料。为实现变废为宝,辛集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皮革逐步应用在生活工艺品的制作上,譬如鞋面或皮具上的花瓣花叶等装饰,既美观又实用。


改革开放以来,皮贴画技师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灵巧的双手,借鉴国画、年画、农民画、烙画、版画、剪纸,甚至雕刻、刺绣等技艺,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辛集皮贴画的创作,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并形成了一种文化产业。2019年,辛集皮贴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皮贴画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和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辛集皮贴画为纯手工制作,在创作技法上涵盖多种工艺特色,巧用真皮的纹理和质感,兼具民间古朴风格与近代浮雕效果,艺术形象生动饱满,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皮贴画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做工精细、色彩绚丽,每幅作品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逐渐为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和收藏。


匠人匠心 巧手拼出五彩斑斓大世界

多年来,辛集市皮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皮贴画艺术创作,用百年手艺打造非遗传承“金名片”。



皮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杰在进行皮贴画创作。


非遗传承人张杰和皮贴画相依相伴已有20多个年头,他介绍说,一幅精美的皮贴画,需要经过选图、改图、打样板、画皮、剪皮、包海绵、包皮革、上色、组装、封框等多重工序制作而成,凝聚了手工匠人们的百日心血。


为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皮贴画技师以生活为灵感,在表现题材和制作工艺上精钻细研、推陈出新,做好“五子登科”“花开富贵”等传统作品的同时,探索推出具有现代特色的皮贴画。这一类作品多呈现可爱的卡通图案和一些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元素,抽象的线条、可塑性更强的材质、夸张的颜色和搭配,让传统非遗不断迸发新活力,也让辛集皮贴画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平台,成为远销阿联酋、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热门手工艺品。


守正创新 让非遗“传”下去“活”起来

近年来,辛集市始终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专注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等工作,依托非遗文化进学校、进乡村等活动载体,让辛集皮贴画“传”下去,“活”起来,焕发生命力。


辛集镇第六小学作为河北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皮贴画课程,努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成立了皮贴画艺术教育中心,定期开展课后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又有温度的课后时光里全面多元发展。


辛集市职教中心也成立了皮贴画工作室,巧妙地将非遗技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里,开展系列活动传承皮贴画制作技艺,作为皮贴画进校园的延伸,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皮贴画进校园,让青少年体悟非遗之美,弘扬多彩非遗。


旧城镇王庄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依托“辛集皮贴画”非遗文化资源,多措并举撬动乡村文化振兴新引擎,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进农村活动,邀请皮贴画名师陈文丽为村民讲解皮贴画知识和制作方法,为村民们找到了“家门口”的致富项目,也培养了一支扎根乡村的创作队伍。


辛集市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到莘莘学子和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绽放出璀璨光彩。


调研手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相守,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具有非遗文化资源的地区在创作、研发、推广等方面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作精神,多渠道培养、壮大创作队伍,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将非遗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内容由辛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支持)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